美食與飲品



身為世界最大島國家,一萬七千個島嶼分佈在赤道二側,充足的陽光與充沛的雨水,加上礦物質豐富的肥沃火山灰,印尼真可謂地大物博物產豐厚因此,基本上印尼只有窮的問題,而發生餓死人的事由於群島國家的物產多樣性,也相對開創飲食的多元化發展,各具特色。
印尼的傳統美食,不一定在正式的餐廳裡才有機會享用,它可以在大街與小巷,在印尼各個角落的小食堂,或是在各式各樣的手推車與肩挑、手提小販的料理下,為印尼民眾提供快速且經濟實惠的飲服務。
米是印尼人的主食,也是這個國家土地肥沃的象徵;香料的多樣普遍使用,不禁讓人想起大航海時代歐洲列強的入侵,以及發生在摩鹿加群島上的香料爭奪;辛辣的重口味則反映出印尼人內斂熱情。
傳統印尼菜的上菜方式,通常喜歡全部菜色一齊上桌,除了主食米麵,尤其是炒飯與炒,以及熱湯與物等會當下溫熱處理外,其他菜色大多以室温狀態呈現,因此若想享受美食當著您的面前熱炒蒸煮的人,可能會大失所望,甚至望而卻步,擔心食物的新鮮度。然而,印尼食物的料理手法,無論是油炸或燒烤煎煮熬,搭配上棕櫚糖、醬油辛辣紅番椒與香料等,都可以讓食物在室溫下,維持一段較長時間的鮮度。
這兒傳統飲食,比較看不見所謂先進國家講究精緻與優雅影子,因而難免會聽到一些人說,印尼菜的賣相普遍不佳。其實,除了重要節日,印尼的傳統飲食對應的是庶民平時的單純生活,它為普羅大眾的簡單需求而存在,所以早期隨著中國褔建廣東沿海移民帶進來的簡易小吃,就自然而然溶入印尼人的飲食文化之中,成為印尼飲食的一部分。

印尼家常美食
印尼美食五花八門,枚舉,僅臚列比較普遍且受歡迎的家常料理如下:
1.   炒飯(Nasi Goreng)炒麵(Mie Goreng),尤其是炒飯,最能展現印尼身為米食與香料文化國度的精。充分運用香料與快炒手法逼出香氣,讓粒粒分明還會彈跳的炒飯,成為色香味俱全,最受印尼普羅大眾喜的平民美食。有些食堂還會讓顧客自選入飯食材,如果有機會選擇印尼臭豆(Petai)一齊下鍋熱炒,絕對會讓初識印尼炒飯者味蕾大開。印尼人享受炒飯時,通常還會搭配荷包蛋、甜辣醬、切片小黃瓜或番茄進食。
2.   肉丸湯麵(Bakso Baso)帶麵的肉丸湯,很容易為印尼民眾解決最基本的填飽肚子問題。湯頭由小牛骨加荳蔻、紅蔥、大蒜、胡椒糖與等慢而成,肉丸(Pola daging)則可選擇牛肉、鷄肉、魚或蝦肉等主食材,混合紅蔥頭、蒜、胡椒等香料與澱粉質芡粉攪拌揉合後,用繞圈的姆指與食指擠成圓形丸子,再以調羹舀入水中煮成備用。顧客通常可以選擇黃、米粉、燒豆腐或餛飩加入肉丸湯內一齊煮食以增加飽足感。這道帶有濃濃福建話肉燥或肉酥」(Baso)味道因而得名的美食,現已風行印尼各地,尤以東爪哇瑪朗(Malang)與中爪哇梭羅(Solo)人開發出來的肉丸湯知名度最高,Bakso Malang至已成印尼登山客攀爪哇島最高峰舍梅魯(Semeru)前後必吃的美食。1967年曾跟隨父母到印尼雅加達,並在那兒渡過4年童年生活的前美國總統歐巴馬,事隔43年後以總統身分再度重返雅加達時,他念念不忘的印尼美食中,除了炒飯,就是肉丸湯麵,當然還有孩童們最愛吃的蝦餅(Kerupuk udang)薄餅片(Emping)Bakso Obama也已成為出世不久的雅加達美食之一。
3.   鷄肉稀飯(Bubur ayam)是印尼五腳(Kaki Lima)手推車裡最常販賣的小吃之一,因為鷄肉是印尼最普及的家禽肉類,加上最簡單的熱稀飯就能快提供一般民眾基本的民生需求。五腳手推車因方便收納,可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無礙,它基本上設計有2個大輪來承重與移動,停靠時除利用2個大輪外,還會加上1個小輪或1根木腳形成三角形,以支撐整台車子的重心,再加上推車主人的2條動力腿,就成為名符其實的環保手推車Kaki Lima
4.   牛尾湯(Sop buntut)對一般印尼老百姓而言,算是一道比較名貴的餐點。牛尾的料理方式可熬可烤,各具風味。雅加達裡的牛尾湯羅浮飯店(Hotel Borobudur)裡的茂物咖啡(Bogor Café)餐廳所提供的牛尾湯頭知名度最高。
5.   (Soto ayam)屬印尼全國性傳統料理,從手推車、路邊攤(Warung tenda)、小食堂(Warung)、餐廳到大飯店均有提供。雖然各地區會因為肉類等食材取得不同而略有變化,但Soto(肉湯)之名風行全國各地,並直接冠上地名,就成當地風味特色,例如峇里島印度教信徒就選擇成湯頭,稱峇里豬肉湯(Soto babi Bali)。主要食材除了肉湯外,會加入蛋與豆等,再放入米粉或入蒸煮過的米糰如LontongKetupat,讓食客足以填飽肚子。肉湯如想喝起來或看起來更有味道,通常會薑黃,使口感更加濃郁
6.   花生醬料混搭燙青(Gado-gado)原是西爪哇北大維(Betawi)與巽他(Sunda)族人的料理,中爪哇與東爪哇也有類似的料理稱Pecel,這道菜與西方人喜愛的生菜沙拉(salad)與沾醬(dressing)有所不同。Gado原意是混合各種蔬菜的意思,先將盤子舖上川燙或蒸過的蔬菜,例如高麗菜、空心菜、菠菜、豆芽菜、長豆、苦、玉米與切片馬鈴薯,還有切半的水煮蛋與切塊的豆腐與發酵豆餅,加上幾片新鮮小黃爪。為增加飽足感也會切入幾塊蒸煮過的米糰如LontongKetupat,再淋上一整片由炒香的花生與棕櫚糖、蒜頭、辣椒、薑黃與萊姆(Lime)混合研磨調成的花生醬料,並讓醬料完全與盤內的菜色混搭,再配上蝦餅Melinjo壓製而成薄餅片進食。花生醬料在這道菜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另一種巽他族人的生菜花生醬稱Karedok,是名符其實的生菜配花生醬料,吃法就比較像西洋人的生菜沙拉。
7.   嘟巴(ketupat)是一種類似子造形的米糰。將米或米醬粉糰包裹在青椰葉(janur)或棕櫚葉編成的扁方形容器中,水煮至糊狀結成緊實的白飯糰,可防止蟲蠅侵擾,又比一般米飯更適合久存食用。取用時直接以刀切片或切塊,再撥開葉片就可以食用,因其色澤白具清純意象,是印尼穆斯林於開齋節(Idul Fitri Lebaran)牲節(Idul Adha)或婚禮時的必備食物,也是印度教徒迎接祖靈的加隆安節(Galungan)10天後送祖靈的庫寧安節(Kuningan)期間,常備的祭祀供品與食物。切開或撥開象綜複雜的葉編外殼,才可以現出最潔白純真的真性情。像粽子般繫成一串的格嘟巴,懸掛起來可作為與親友們團聚歡度佳節時的最美點。格嘟巴可以單獨取代米飯配菜吃,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料理成格嘟巴蔬菜(Ketupat sayur)或格嘟巴豆腐(Ketupat tahu)等,但最常見的是切塊加入湯或花生醬料混搭燙青等料理中一道食用。另一種類似格嘟巴的米糰,以香蕉葉包裹成圓筒狀稱龍棟(Longdong)其作法與食用方式也與格嘟巴相近。
8.   咖哩醬汁羊肉(Gulai kambing)源自西蘇門答臘的米南卡保(Minangkabau)文化區,色澤黃Gulai是當地族人料理時的最愛醬料,有印尼咖哩(Kare Indonesia)之稱,辣濃郁。咖哩醬料可以搭配不同的主食材調,例如(Ayam)、鴨(Itik)、魚(Ikan)、牛肉(Sapi)、蛋(Telur)或蔬菜如波羅蜜(Nangka/Jackfruit)與木薯葉(Daun singkong/Cassava leaves)等,就成了Gulai ayamGulai daun singkong,尤其是那道Gulai魚頭(Gulai kepala ikan),肯定會讓人口留香、念念難忘!烹調方式與用料可能略有不同,但大致上先以沙拉油分次爆香已研磨或切片的椰絲(Kelapa parut)、紅(Cabai)、薑黃(Kunyit)、大蒜(Bawang putih)、紅(Bawang merah)、茴香粉(Adas bubuk)、芫荽粉(Ketumbar bubuk)、薑(Jahe)、丁香(Cengkeh)、荳(Kapulaga)與肉荳(Pala)等香料,再加入香茅(Batang serai/Lemon grass)與肉桂(Kayu manis),並倒入切塊羊肉(Daging kambing)翻炒加(Garam),直到肉色變化,然後先注入稀釋過的椰漿煮至沸,再加入椰奶(Santan)邊煮邊攪拌,直到醬料濃為止,就可以盛入碗盤上菜。
9.   椰漿咖哩牛肉(Rendang Sapi)是西蘇門答臘省巴東地區發展出來的名菜,又稱巴東牛肉,頗具全國與世界知名度。將牛肉切塊後放入椰醬、辣椒、薑黃、香茅、生薑、咖哩、藥草與其他香料組合成的湯汁中,細火慢至牛肉馨香入味,充分展現師對香料與火的掌握。這道料理常下飯並且容易保存。
10.   薑黃飯(Nasi kuningNasi Kunyit)因色澤討喜而廣受歡迎。作法是將椰奶與切塊薑黃混打成汁,過濾掉薑黃渣後在水鍋中攪拌,加熱過程中加入香茅、橘子葉(Daun Jeruk)與香蘭葉(Daun salam),並將煮熟的米飯舀入水鍋中一齊煮攪拌,待薑黃水收乾前,再將薑黃飯盛入蒸中蒸出金黃色澤,並散發濃郁香氣。蒸出的薑黃飯可以形塑各種造形呈現,東朋飯中的主角金字飯塔就是薑黃飯的作之一。
11.   東朋飯(Nasi Tumpeng)是一道完整的美食組合。先將象徵吉祥的薑黃飯以模子堆疊成金字塔狀,擺置在舖滿香蕉葉的竹編大篩籃中間,再圍繞著飯塔舖上豐盛的食物如巴東牛肉、串燒沙嗲、蛋、炸雞與各式蔬菜,構成一幅物產豐饒的美食面,藉以祈求眾神庇佑與吉祥平安。正餐開動前,通常會由女主人與女主賓共同下薑黃飯塔的塔尖,再配上各道食物,獻給長或席間最有名望的主賓與主人先行食用,然後再依份先後取食,以示敬老尊賢。東朋飯這道菜色深具前瞻與祝福意義,也略帶儀式性,通常只在特別節日或活動中出現。
12.   紅椒(Telor balado)是一道頗為討喜的菜色,紅椒醬是紅花,蛋則是葉,絕配!很適合與一群朋友分享,通常很快就會一掃而空。這道菜若換成油豆腐就成了紅椒豆腐(Tahu balado),以此類推。得先視分食人數決定要準備多少蛋,水煮去殼後瀝乾油至金黃色,表皮略顯皺即可褶越多皮就Q。爆香經研磨的紅椒、大蒜、紅頭與肉荳等香料,並加入切塊大番茄、薑末、香茅葉、月桂葉、檸葉或橘子葉加水翻炒成紅椒醬,再加點萊姆汁後放入蛋一齊攪拌至醬料收水為止,就可以擺盤上菜。紅椒蛋冷、熱上菜皆宜,各具風味與口感。
13.   空心菜(Cah Kangkung)是印尼各類型餐廳裡的家常菜,無論是單純加上、蒜、紅蔥頭、紅辣椒或糖、、醬油清炒外,也會選擇加入豆腐、蝦肉、肉、肉丸子、麻辣油或蝦醬等配料下鍋,口味各異其趣,頗受民眾喜
14.   椰奶飯(Nasi Uduk)是雅加達原住民北大維的主食。米洗淨後加水、椰奶、、檸葉、香茅梗,有些人會另加入肉桂與肉荳粉等香料煮成椰奶飯,經翻拌降温後裝入香蕉葉編成的飯包中,再上一點油蔥。享受椰奶飯時,通常會搭配炸雞(Ayam goreng)、花生小魚乾(Teri kacang)發酵豆餅(Tempeh goreng)豆腐(Tahu goreng)等構成盤餐,配沾番茄、辣椒與花生磨成的花生甜(Sambal kacang)進食。另一道與椰奶飯類似作法的巽他族人主食Nasi Liwet,二者均因價位平民化,是一般民眾很能接受的簡易套餐形式。
15.   蔬菜酸辣湯(Sayur asem)是西爪哇巽他與北大維族人的知名湯品,Asem是酸的意思,也是一種羅望子樹的酸莢果(Tamarine pulp)。水煮沸後根據備料的易熟程度逐一放入長豆(Kacang panjang)、花生(Kacang tanah)、玉米(Jagung)Melinjo果子、佛手(Labu)Melinjo葉子,再加入大蒜、紅頭、紅糖(Gula merah),最後再放入紅椒與酸果Asem煮熟即可熄火。這道酸中帶的湯頭是印尼菜裡頗令人難忘的滋味,至還有音樂工作者特別為Sayur Asem譜曲入歌呢! 
16.   中爪哇與東爪哇的食物或飲料略甜,就連喝茶都要加糖。以尚未成熟的波羅蜜為主食材,再以椰奶與各類香料長時間煮的甜波羅蜜(Gudeg),也都會加入椰糖增加甜度,其中以日惹(Yogyakarta)料理中加入柚木葉而呈現的紅Gudeg,以及梭羅的白Gudeg知名度最高。若搭配白飯烹調就成了甜波羅蜜飯(Nasi gudeg)紅糖、辣椒與香料拌炒的甜辣醬搭配油炸鯰魚組合而成的甜辣醬鯰魚(Pecel lele),一般會配搭白飯與切片小黃等進食,也很受歡迎。還有以甜醬油燉煮而成的馬都拉沙爹(Sate Madura)也頗具知名度
17.   在迎合國際觀光客喜好與需求的大趨勢下,里島不難吃到各國的精緻料理,但峇里島傳統美食,例如烤乳豬(Babi guling)與燜烤鴨(Bebek betutu)則是國際觀光客最想嘗試的地方特色料理。烤乳是將辣椒、黑胡椒、薑黃、大蒜與檸檬草(香茅)等香料碎研磨後,塞入清理過的乳豬體合綁緊,再以燜燒椰殼方式長時間慢烤,直至乳豬皮熟成,可削下香豬皮並將軟嫩豬肉切片當一道道料理食用,也可搭配白飯淋上豬肉末汁,成為類似台灣的肉飯,再擺上幾片香豬皮、軟嫩豬肉片與四季豆等蔬菜,成為峇里島上最熱門的烤乳拌飯。燜烤鴨則是各種香料打成香料混合醬(Bumbu betutu)後抺在鴨體內以香蕉葉、椰殼或錫箔紙包好,放入炭火或餘燼中長時間燜後切片食用,享受鴨肉與香料完美結合的滋味峇里人也吃狗肉,尤其是女性,普遍認為狗肉温和,吃黑狗肉更可以治療氣喘,與早期台灣人吃「香肉」的想法有些累同。
18.   蘇門答臘島地大物博族群多,美食也相對多元,其中最出名的料理就屬西蘇門答臘省的巴東(Padang)菜,例如椰漿咖哩牛肉與咖哩醬汁羊肉等北蘇門答臘的巴達克(Batak)族人,伊斯蘭信徒通常喜歡吃狗肉(Daging biangBiang是巴達克語狗的意思,簡稱B1)豬肉(Daging babi簡稱B2),著名的菜餚如巴達醋味烤豬(Batak babi panggang),先以豬血加醋煮豬肉後再烤,除作成類似燒肉的豬肉燒外,豬骨用來湯,配上烤內與豬血混合香料做成的沾醬一道進食;南蘇門答臘的菜色以首府巨港(Palembang)最具代表性,知名魚糕(Pempek)empek-empek主要成份魚漿與木薯粉做成魚板(Otak-otak)魚丸或入餡成魚塊造形,煮湯、燒烤或油煎皆宜,食用時可沾紅糖、蝦米、辣椒、大蒜與巴調製成的甜辣醬(Cuka),再搭配切片小黃與黃條進食,由於味道芬芳可口,成為吸引巨港遊子返鄉的最味道榴槤(Ikan brengkes)是將去鰓與内並洗淨的鯰魚,抺上由榴、肉桂葉與香茅等各種香料混合而成的醬料,再以香蕉葉包裹起來蒸熟,並在食用前再烤香上菜。    
19.   蘇拉威西島上的南蘇拉威西人特別喜歡吃魚,尤其是各式燒烤魚(Ikan bakar),當地的知名料理還有首府望加錫的牛雜湯(Soto Makassar)居住在南蘇拉威西北部高地Tanah Toraja的原住民除了居住的傳統長屋頂建築獨樹一格外,族人對死者的特殊葬禮方式也頗受民俗與人類學家關注。當地最出名的竹筒菜肉(Pa’piong)料理,可以選擇豬肉或鷄肉切成小塊,加入切片的色蔬菜、蔥與蒜,再加入椰粉與,用手揉直到出水,再將菜肉食材塞入剛砍下的竹筒中,若選用魚肉則不用混入揉,直接以香蕉葉將魚塊與菜料包放入竹筒內,然後將成排的竹筒斜立並直接生火烤煮至熟成,切開竹筒就可搭配米飯進食;北蘇拉威西知名的菜餚如萬鴉老辣鷄(Ayam rica-rica pedas asli Manado),先爆香研磨的紅椒、大蒜、紅蔥頭、薑與薑黃等香料,再加入香茅葉、肉桂葉、橘子葉、糖、鹽與水翻炒,最後再加點萊姆汁後放入刴好的鷄塊炒拌至醬汁收水為止,就可以上菜。也可以選用牛肉或狗肉
20.   摩鹿加群島的居民主食並非米食,而是水煮木(Kasbi/Cassava)西米椰子粉(Papeda/Sago)。吃法通常是煮成黏稠狀的木或西米,搭配木瓜花(Sayur garu/Papaya flower)與木薯葉等蔬菜,與魚湯(Kuah-ikan/fish soup)進食摩鹿加魚的方式也很簡單,鯖魚抺上檸汁後烤魚(Ikan bakar),然後配沾由紅辣、番茄、紅蔥、薑檸檬(Jeruk nipis)、羅勒葉(Daun kemangi)  糖與做出的調味料(Dabu-dabu 或稱Colo colo)進食安汶(Ambon)的生魚蔬果沙拉(Kohu-kohu) 是將金槍魚與旗魚肉切絲或切塊,與豆、椰絲、洋蔥與柑橘等攪拌,搭配由紅辣椒與其他香料研磨成的沾醬生食

印尼點心與飲
1.   油炸小點(Gorengan)是最受印尼民眾喜愛的點心,如炸香蕉(Pisang goreng)番薯(Ubi goreng)發酵豆餅(Tempe goreng)豆腐(Tahu goreng)等等,真可謂無所不炸,又各具風味,因此無論是美式炸雞魚或日式物,均頗受消費者青睞。以油炸香蕉為例,印尼出產的香蕉數十種,有些適合直接食用,有些則比較適合拿來蒸煮烤香蕉通常會選擇較結實且甜度較夠的大王蕉(Pisang raja bulu)、號角蕉(Pisang tanduk,或稱牛角蕉)或皺紋蕉(Pisang kepot)為食材,撥皮後的香蕉先上一層糊,再油炸成外內軟的炸香蕉,成為印尼各地民眾飯後或喝下午茶時的甜點,嗜甜者還會特別在炸香蕉上淋上椰糖或克力,増添風味。豆腐的吃法更是一絕,通常是一口小方塊豆腐配一粒鳥眼辣椒(Cabe Rawit),可塞入豆腐內一塊吃,也可以在吃豆腐前後配下小辣椒,舌尖的感覺會截然不同。
2.   薄餅片(Emping)Oreng闊葉植物果子Melinjo壓製而成的酥脆小零嘴,可選擇原味或其他多樣口味。Melinjo也是印尼酸辣湯(Sayu asam)裡必備的果子,剝皮的果仁,口感有點兒像吃剛蒸的花生
3.   蝦餅(Kerupuk udang)。如果用魚漿或章魚為食材,就稱魚餅(Kerupuk ikan)或章魚餅(Kerupuk cumi),三者都屬印尼民眾用餐過程中,喜歡搭配食用的餅乾,而口餅乾的輕聲音,是情享用餐飲過程很重要的元素。
4.   千層糕(Kue lapis)是一種層層疊疊的糕點,可以單純的雙色,也可以把它做成類似彩虹般五顏六色的千層糕,成為頗受矚目的甜點,尤以門答臘棉蘭地區的千層糕最為出
5.   芝麻球或椰絲球(Onde-ondeOndeh-ondeh)起源於爪哇島,是印尼的傳統甜點。用糯米粉加糖加熱水攪拌後,再加沙拉油揉勻成糯米糰,傳統使用椰糖當內,現代則可使用各種料,包後揉成圓球形水煮,起鍋後沾上椰絲略加油就成了椰絲球,如果揉成圓球後,先上白芝再油,就成了芝球,是具有團圓吉祥象意義的甜點。
6.   魚板(Otak-otak)源自蘇門答臘巨港,由於做法簡單而風行印尼各地。以魚漿、木薯粉與香料混合而成,再以香蕉葉包裹成長條形,炊或炭火燒烤均可,但因炭烤魚板較為方便,可由肩或腳踏車小販穿梭流動於大街小巷,而成為流行的庶民小吃。魚板因略有皺褶並呈灰白色,有點兒像腦髓而稱Otak。巨港人享用魚板喜配沾椒醋(Cuka),但Otak傳到了雅加達則入境隨俗改沾花生辣椒醬。
7.   小年糕糖(Dodol)是印尼穆斯林於開齋節與牲節等節慶時,為小孩們準備的傳統甜食之一,做法繁複約需9小時,不斷翻攪由椰奶、米漿粉、砂糖、紅糖與混合而成的糕糖漿,直至濃稠不黏手為止。小年糕糖的做法各地略有異,口味也會因地制宜,例如印尼的中國小年糕糖(Dodol China)就類似華人過農年時做的年糕,只是印尼版小年糕糖切割成小長條形,並包成糖果的樣子;雅加達的北大維小年糕糖(Dodol Betawi)口味也很像中國年糕;西爪哇佳特小年糕糖(Dodol Garut)是印尼小年糕糖的生產大宗,頗受歡迎;榴槤小年糕糖(Dodol Durian)是蘇門達臘島的特產;東爪哇瑪朗出產的蘋果小年糕糖(Dodol Apel Malang)風味獨具;其他還有牛奶小年糕糖(Dodol Susu)、鳳梨小年糕糖(Dodol Nangka)與釋迦果小年糕糖(Dodol Sirsak)等各類水果小年糕糖。
8.   炸鍋粑(Intip goreng)是梭羅地區的傳統餅食,過往是將一般家庭煮飯後沾黏在鍋底的鍋粑鏟下後來當點心吃,現在則特別為製作鍋粑而大量生產厚片鍋粑,油後米香四溢,一經食用就很難停口。
9.   草藥飲料(Jamu)是一種已在印尼流行久遠的飲品,通常會強調一點兒醫療或提升精氣神的效果。可在穿梭於街頭巷尾的草藥女(Ibu jamu)背袋與手推車,或是草藥店(warung jamu)與餐館中品到,甚至在飯店中還有機會喝到標示著各種草藥功效說明的Jamu呢!可單飲一味,或混合幾種草藥一齊喝下,確實頗具提神效果。
10.   剉冰(Es Campur)類似台灣的四果或八寶冰,在舖底的剉冰上可以任君選擇,疊上各種切片或切塊的水果例如芒果與鳳,加綠豆、紅豆、仙草或各式果凍,再淋上煉乳或各種口味的糖漿,就成了賞心悅目的最佳消暑聖品。
11.   果汁(Es kelapa muda)中的椰子水與椰果是印尼最豐足的天然飲品,有人喜歡單純的只喝椰子水,有人喜好椰子水混椰果再加點糖漿,有些更講究的人會特別以砂糖加肉桂與丁香調製糖漿,並加點黑仙草、檸檬水與冰塊,創造出色香味俱全的冰椰果汁。
12.   仙草冰(Es Cincau)通常只在剉冰上切入仙草凍,再加入椰奶與糖漿,屬一簡單又實惠的冰品。

華人傳入的小吃與飲品
除了前述肉丸湯麵帶有福建華人料理的影子外,福建話在印尼近代史發展過程中也逐一被印尼人採用入字,例如茶Teko,鷄婆叫Kepoh,頭家叫Tokeh,紅包叫Angbao樓上叫Loteng等,而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吃、食材與名字更早已成為印尼人耳熟能詳的語
1.   肉包(Bakpao)雖名為肉包,但除了包各種肉外,也可以包紅豆、綠豆、發酵豆餅或其他蔬菜小炒,只是印尼人均稱Bakpao。在大街小巷轉角處,在大型活動周,或在交通阻塞的重要地點,不難看到小販們推著五腳手推車,為大眾提供這種白胖大包子(直徑約10公分)的充飢食物。
2.   肉餅(Bakpia)有點像傳統小月餅,價廉物美,送客自食均宜,以中爪哇日惹Pathok地區生產的Bakpia Pathok最為知名。口味多樣,內可以用綠豆、紅豆、芒果、鳳梨、榴槤或巧克力等。
3.   鷄肉(Bakmie ayam)所使用的大多為黃(Mie kuning),煮熟加料拌後,再上少許蔬菜、幾片肉片、燒,或是大片的扁食(Pangsit goreng),外加一碗湯食用。
4.   (Mie)就像米飯一樣,已成印尼人的主食,尤其是速食泡麵(Mie instan)流行後,傳統炒麵或速食炒麵(Mie goreng instan)似已擠身印尼小吃的主流角色。
5.   雜菜(Cap Cay)意即什錦菜,食材不單指各類蔬菜,也包括各種肉類及其內
6.   扁食(Pangsit)除水煮外,印尼人酷愛油炸大扁食(Pangsit goreng)。可單獨當點心吃,也可搭配其他主料理食用。
7.   潤餅(Lumpia)油炸也是頗受印尼人喜愛的小吃。
8.   燒賣(Siomay)的口味素俱全,常搭配豆腐沾花生醬進食。
9.   豆芽(Tauge)通常會搭配在其他菜餚中呈現,但也可以單獨當成主菜,例如茂物地區的香料炒豆芽(Tauge goreng Bogor)就頗有名氣。
10.   粿(Kue)是米糰食品的通稱,送禮自食二相宜,如紅粿(Kue ku)千層糕(Kue lapis)。送紅粿有祝福長壽的寓意,而送層層烘焙疊出的千層糕,則有祝福步步高升的美意。
11.   粿條(Kuetiau)是印尼人耳熟能詳的華人小吃,尤其是加入香料與甜醬油(Kecap manis)以大火炒出的炒粿條(Kuetiau goreng),深得印尼一般民眾青睞。
12.   豆腐(Tahu)的吃法各異其趣,但以豆腐(Tahu goreng)流行於印尼各地。
13.   米粉(Bihun)也以炒米粉最知名。
14.   肉粽(Bakcang)在印尼泛指由竹葉或其他葉子包成的粽子,不分食材的葷素。
15.   蝦米(Ebi)即蝦米的意思,通用拿來烹飪調味之用。
16.   仙草(Cincau)葉經揉,擠出葉膠做成的仙草凍,通常只當成清涼解渴的飲品或小點心食用。因取的葉片不同,故仙草凍的成品主要分綠仙草(Cincau hijau)與黑仙草(Cincau hitam)二種。
17.   咖啡店(Kopi tiam)也就是印尼語的Warung kopi,福建話的咖Kopi」與「店」(Tiam)也已逐漸成為印尼人的習慣用語與詞彙。

飲食禁與投資商機
為充分尊重印尼2億多穆斯林的信仰與飲食禁忌,以避免穆斯林不小心碰到或吃到伊斯蘭教法中定義的清真食物,例如豬肉與血液等相關食物或食品,印尼政府要求所有食物內容都必須標示清楚,凡是穆斯林可以安心食用者,都得標上經過清真認證的「HALAL」標章。如果不是清真食品也得用文字述明此產品內含豬肉「Produk ini Mengandung Babi」字樣,或直接畫出豬的圖樣,以免誤食。
餐館經營者若不想涉入繁的餐廳清真認證手,而未取得清真認證,但所用食材確實都屬清真認證者,或完全排除豬肉相關食材,為能吸引穆斯林消費者上門,通常會清楚標示本餐廳未使用豬肉「No Pork」等字樣,以避免引發爭議。
印尼已成為全世界最多「泰豐」分店的國家,台灣的泰豐連鎖店在印尼落地生根,為能抓住印尼中、高階層消費者的胃,做成主流社會的生意,除了入境隨俗將豬肉小包改包肉內外,豬排飯也改成了鷄排飯,並顧印尼人重鹹辣甜的口味,將食材與料理方式在地化,也讓穆斯林最能接受的肉成為印尼泰豐美食的主角。
當然,印尼泰豐並没有忘記台灣人與印尼華人對肉的情有獨鍾,也選擇性在華人集的地區開設分店賣肉小包及其相關料理,同時積極創意的開發更多元的菜色,以滿足性喜嚐鮮印尼消費者的口腹之慾,例如開發七彩小包,提供消費者有機會逐一欣賞植物食材的自然顏色,以及品味小包內的層次變化。當然北京烤鴨、紹興醉與廣式鳳爪等中式知名菜色也一應俱全,希望能吸引印尼頂級消費者聞香而入。
赤道國度印尼終年氣炎熱穩定,近年來經濟成長速,人民消費水準提高,也帶動餐飲市場興旺發展,同時對品與手搖茶飲等飲品市場的需求大,到商機的台灣知名連鎖茶飲品牌「日出茶太Chattime」、「快可立Quickly、「COMEBUY」與「COCO都可茶飲」等珍珠奶茶飲品商家,以及台灣剉品牌「黑丸」等也都陸續進駐印尼各購物商場,尤其是日出茶太自2011年簽約將日出茶太品牌授權印尼ACE集團獨家總代理(Exclusive Master Franchise)印尼市場後,成功進駐知名商場,展店數與營業額扶搖直上,7年間已在印尼市場開出3百多家店面台灣的丹堤咖啡除了賣咖啡,還販售印尼人百吃不的炒飯與牛尾湯等餐品,生意興隆絕偶然。至還有台灣人直接將「士林市」拿來當成店名,招慕名台灣市小吃客們入門消費呢!
這是二、三十年前台灣製造業陸南進印尼投資設廠後,開始有台灣餐飲業者挺進印尼都會區營,但能否在這個赤道國度長期掙得一席之地,仍值拭目以待!



附錄1
印尼清真認證
清真認證(Halal Certification)源起於伊斯蘭教法,舉凡穆斯林日常生活的食品或使用的產品,均不得受到諸如肉、酒精及其相關產品等不物的汚,同時還必須追溯源頭,從原物料到產品處理流程,包括工廠設施、使用器具、包裝、倉儲與物流等,至最終端的零售賣場,都必須合乎伊斯蘭教法的規範,才稱得上「清真」(Halal),意即合乎教法與清潔。
清真認證的本質在保障穆斯林消費者的權益,但各國處理方式略有不同,例如印尼與馬來西亞是以清真認證標章(Halal Logo)顯示是否符合清真標準,而中東國家則常以清真註冊(Halal Registration)來確保產品的清真標準,但原則大同小異。印尼所採用的規格標準簡稱HAS(Halal Assurance System)
印尼核發清真認證標章的組織「印尼伊斯蘭宗教學者理事會」(Majelis Ulama Indonesia,MUI/The Indonesian Council of Ulama),為協助海外業者能就地生產符合印尼清真認證的產品,會與各海外清真認證機構(Halal Certification Body,HCB)發展雙邊承認的合作機制,例如MUI就與其承認的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Taiwan Halal Integr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THIDA)合作,承認台灣業者的產品若持有台灣THIDA認證標章,就可以認定此肉品與工業端使用的原物料符合印尼清真標準。但如欲在印尼零售端流通,仍需另外正式持有伊斯蘭宗教學者理事會所屬食品、藥品暨美妝品清真認定機構(Lembaga Penkajian Pangan,Obat-obatan dan Kosmetika Majelis Ulama Indonesia, LPPOM MUI)的清真認證標章,才能成為真正的清真商品上架流通。
目前印尼的清真認證主要焦在肉品與加工食品,至於美品、藥品與生活用品等,因為必須追溯上游原物料,且置換清真原物料必然增加成本,故尚未全面普及推行。由於印尼政府干涉清真認證的程度較低,現階段進口產品若未取得清真認證,也還可以在某些市場流通,因此,印尼的高檔超市如Ranch Market等,通常會在賣場的某個角落附設一個或一間特區,並註明「Non Halal」或「Non-Muslim Corner」,讓穆斯林消費者可以在內購得肉及其相關製品等,可謂兩全其美
蔬果與有鱗的海鮮被視為「自然清真」(Natural Halal),因此台灣若欲以印尼為目標市場,透過蔬果與海鮮等農、水產品打入印尼市場,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014年印尼政府已頒布第33號法令,責成印尼各界應於2019年前澈底執行清真標章規範。台灣心忠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也已於2017717日,與印尼伊斯蘭宗教學者理事會簽訂清真認證授權合約,成為印尼MUI駐台代表處,協助台灣廠商申辦印尼的清真認證,以取得進入印尼市場的入場券。

附錄2
印尼咖啡文化
印尼不但是世界上生產咖啡的第4大國,僅次於巴西、越南與哥倫比亞,也是很懂得隨意享受喝咖啡滋味的民族。雖然只有少數的印尼人民有機會喝到世界最稀有貴的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但印尼羅大眾則常享受能夠無拘無束喝杯平價的街頭鐵馬咖啡(Starbike)
麝香貓屬靈貓科動物,嗅覺敏銳,性喜食,野生麝香貓喜歡在樹上食水果與成熟香甜的咖啡果實,但偏愛低海略帶土藥味的羅布斯塔(Robusta)咖啡。透過麝香貓體內獨特的發酵消化系統,分解果肉與咖啡豆的苦味,並溶入水果香味,食物經過消化並從肛門的香構造排泄後,堅硬難以消化的咖啡豆,就會伴隨著貓排出,即俗稱的貓屎咖啡。但若想順利在野外檢拾麝香貓排泄物,並清洗分離出咖啡豆,確實頗有難度。
因此,有心人開始利用圈養的方式,先餵麝香貓吃木爪等水果後,再讓麝香貓從特別為牠準備的咖啡果實中食,以便順利收集貓屎,並分離咖啡豆。由於麝香貓咖啡的味道特別香醇回甘,故價格不菲,高品質的動輒每公斤新台幣25千左右。
印尼市井小民因所得不高,但又常喜歡喝咖啡,因此就有生意人透過類似授權方式,為許多剛進大都市討生活,又無一技之長的年輕人備妥腳踏車,車上掛滿價位不一的即溶咖啡包,後座則擺滿大小熱水,在樹下、在十字路口、在巷弄之間,定點或巡迴售,每杯咖啡的售價從新台幣10元到20元之譜,大約就是1包咖啡包成本加上50%以上的利潤,讓準備到都市打拼的年輕人,暫時有個糊口的工作,並為它取個名符其實的名字-街頭鐵馬咖啡(Starbike)價位僅需世界知名品牌Starbuck 10%左右,雖然陽春,但經濟實惠又方便,深受印尼普羅大眾喜愛。
印尼人喝咖啡的方式也很多元,除了一般端起杯子咖啡的方式外,也有人喜歡沖泡研咖啡但不過濾,待咖啡沈澱後再慢慢分層享受,更有人喜愛將沈澱後咖啡倒入咖啡小盤內,再端起杯盤吸飲,當然生性隨遇而安的印尼人,也常隨著喝咖啡當下的環境,以自由自在的姿態享受人生美好的片刻。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