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縮影公園



初識印尼的櫥窗
身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由17千多個島嶼所組成,東西橫跨3個時區,長5千多公里,坐擁赤道二側,寛17百多公里,再加26千萬人口,分屬3個族群,分操7百多種語言,如此廣袤而多元的國度,如何讓印尼及外國民眾初識她的魅力呢?
印尼政府決定在印尼宣布獨立30年後的1975年,在首都雅加達的東南方郊區,創建一座能夠充分展現印尼特色的印尼縮影公園(TMII, Taman Mini Indonesia Indah),期待透過這個同時容納印尼過往、現在與未來各面向的展示場域,為印尼的族群與文化傳承撒下種子,並在這塊占地145公頃的土地上發芽茁壯,讓她成為世界瞭解印尼的最佳櫥窗。

原創構想
如何在一塊塊從農民手中徵收來的土地上,創造出一個既能有效傳承印尼文化,又能實踐、傳播印尼多元族群與文化特色的園地,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計畫,也讓主其事者煞費苦心。
園區在1971年開始規畫闢建,直到1975420落成啟用,主要入口的3層大拱門(kala makara),以生命的時光隧道為設計意象,藉著過往、現在與未來等3重拱門,凸顯印尼縮影公園的文化傳承使命。
進入園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兀自聳立的建國五原則火炬紀念碑(The Pancasila Frame Monument),這座印尼文稱Tugu Api Pancasila的紀念碑,以印尼首任總統蘇卡諾的建國五原則為理念設計基座,白色高搭頂端則飾以象徵生生不息的火炬,乍 看之下,像極了雅加達市中心獨立廣場(Medan Merdeka)上的國家紀念碑(Monumen Nasional, Monas)縮小版。
遊客可在這個地區換搭各式交通工具遊園,包括可以從空中鳥瞰整個園區的空中纜車(The Skylift Cable Car)、高架觀景列車(The Indonesia Aeromovel)、迷你遊園火車(The Miniature Train)、遊園車(The Sightseeing Car)與腳踏車等。
紀念碑後方是縮影公園的行政管理與接待中心,峇里島建築形式的印尼博物館(The Indonesia Museum)設置在這個區塊內,自行開車遊覽園區的遊客非常容易錯過。象徵印尼宗教信仰自由的清真寺、基督教與天主教教堂、印度教寺院、佛寺與孔廟等建物,分置該中心的二側。
繼續往前行,逐漸進入園區的核心展示場,包括在園區中心鑿建出一個大人工湖,湖中依印尼主要大、小嶼的位置,按比例分佈展現在這片象徵性大洋裡,搭乘空中纜車是欣賞這片海洋國家立體模型的最佳方式。
環繞長形人工湖的外圍,園區依各省的地理位置,安置了1975年開幕時印尼已設立的26個省份代表性傳統建築,一比一重建或直接移植搬入,各具特色,各省佔地面積與整體規畫均一氣呵成,頗具看頭。
再往外延伸第二層外圍,分散規畫了15個博物館、5個花園與5個公園,還有兒童皇宮、科技中心、大銀幕與4D戲院、手工藝術村與水公園等寓教於樂設施,以符合各類型民眾入園期待與需求。


傳統建築展示館扮演角色
藉著傳統建築及其空間配置,提供一個可以保存與傳揚各省族群文化的場域,讓傳統文化得以代相傳,這是縮影公園傳統建築群所扮演的最主要角色。
為了活化傳統建築與族群的生命力,各省政府與縣市政府無不試著透過各種活動展現特色,如舉辦傳統建築及其功能導覽說明、新耕地開拓及豐收祭典儀式展示、節慶與服飾展演、傳統音樂舞蹈表演,以及族群生命周期包括從新生代生、成年、結婚到死亡等生命禮俗介紹,並提供場地讓住在雅加達都會區的該省民眾,舉辦傳統婚宴與其他文化地方特產推廣等活動。
園區內原始規畫的26省傳統建築各具特色,其中以水牛角為文化基礎的大型建築尤其搶眼,例如西蘇門答臘省米南卡保(Menang Kabau)母系社會為主體的牛角大屋(Rumah Gadang),以及南蘇拉威西省二頭高翹像Pinisi帆船船首又似牛角的長屋。其他如加里曼丹各省以雅克族(Dayak)原住民族群文化為中心的長屋(Rumah Panjang)、峇里島強調三界和諧(Tri Hita Karana)印度教文化精緻建築,以及北蘇門答臘省多巴湖鄰近地區的巴達族(Batak)大屋等等,均值得細細品味,當然如有機會搭上該省傳統活動的舉辦,更可深入神遊一番。
可惜,1975年後才陸續分支設立的7個省份,包括BantenBangka BelitungRiau IslandNorth MalukuGorontaloWest SulawesiWest Papua,由於園區規畫當時根本無法預測未來可能增的新省份,並預留適合空間,目前只能將就集中安置在靠近加里曼丹省傳統建築附近的空地上,建材、格局與活動方式均受局限,角色扮演略為遜色。
印尼中央政府目前設置的34省中,就只有近年設置的北加里曼丹省份在園區內尚無自己的傳統建築,至何時會單獨落腳園區,或僅併入原本已存在的東、西、南、中加里曼丹省建築群中,尚不得而知。

博物館與自然生態園區的特色
園區外圍的15個博物館、5個花園與5個公園,是瞭解印尼自然生態各面向發展的窗口。
博物館中包括永久典藏傳統文物的印尼博物館(The Indonesian Museum)、傳家寶博物館(The Heirloom Museum)、集郵博物館(The Philately Museum)、科摩多博物館(The Komodo Museum)、昆蟲博物館(The Insect Museum)、油氣博物館(The Oil and Natural Gas Museum)、運動博物館(The Sport Museum)、城堡式建築的軍人博物館(The Soldiery Museum),以及電力與新能源博物館(The Power and New Energy Museum)等等。
花園中分設收集印尼4百多種傳統草藥(The Herbs Garden)、仙人掌花園(The Cactus Garden)與苿莉花園(The Jasmine Garden)等。
公園則有鳥類公園(The Birds Park)、淡水水族館公園(The Fresh Water Aquarium Park)、爬蟲類公園(The Reptilia Park)與蝴蝶公園(The Butterfly Park)等。
其他附屬遊樂場域包括以彩色歐式宮殿建築為特色的兒童皇宮(The Children Palace)、科技展示中心(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 Center)、大銀幕戲院(Imax Theater)4D電影院(The 4D Theater and Wonder Adventure)、手工藝術村(The Art and Handicraft Village)與水公園(TMII Water Park)等寓教於樂設施。  
此外,園區主入口處左邊的禮物博物館(Museum Purna Bhakti Pertiwi),由數個大小金字塔形圓錐體建築構成,造形類似爪哇人接待貴賓用餐時的第一道東朋飯(Nasi Tumpeng),館內典藏著蘇哈托總統任職30幾年間,世界各國訪賓贈送的珍貴禮物,其中也包括了李登輝、蕭萬長、錢復、郝柏村與劉泰英等台灣訪賓所贈禮品,規畫管理頗稱完備,但不直接歸屬印尼縮影公園管理,需另購票入園。
一個園區外的皮影偶戲館(Kautaman Puppet)2個偶戲團駐館,經常舉辦傳統皮影偶戲的演出。

申遺的期待與努力
就像印尼之大難以一目瞭然,縮影公園雖小,但想一次或一天就能細看究竟,也不是件易事。已經40歲的印尼縮影公園雖略顯老態,管理、展示與推廣方式也已逐漸趕不上時代變化,但建園初衷依舊,未來會如何蜕變發展仍待各方努力。
2011年印尼政府曾試著以縮影公園具體實踐文化傳統的保存為登錄項目(the category of the best practices of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申請列入世界無形文化遺產(The World Intangible Cnltural Heritage)名錄之中,惜至今尚未成功。
希望印尼縮影公園能再接再勵,努力改善展示空間、手法與內容,讓體質脫胎換骨,一如2009年印尼以巴加隆岸蠟染布博物館與各級學校合作推廣蠟染教育與訓練(WICH of best safeguarding practice-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Indonesia Batik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r Elementary, Junior,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and Polytechnic studen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Batik Museum in Pakalongan)為項目申遺成功有機會登上世界無形文化名錄,再度擦亮印尼縮影公園招牌,繼續提供印尼民眾與國際社會一個瞭解印尼的最美麗櫥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