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染布與我


2009102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認證肯定印尼蠟染技藝對世界文化的貢獻,將印尼「蠟染布」(Batik)列入人文類世界無形文化遺產(The World Intangible Cultral Heritage,WICH of humanity)名錄。同時被登錄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的,還有最佳保存實踐類(WICH of best safeguarding practice)的「巴加隆岸蠟染布博物館與印尼各級學校合作推廣蠟染教育與訓練」(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Indonesia Batik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r Elementary, Junior,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and Polytechnic studen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Batik Museum in Pakalongan)
布的申遺成功,印尼政府隨即宣布102日星期五為國家蠟(Hari Batik Nasional/Natioanal Batik Day),同時也鼓勵全國公務人員、國營企業員工與學校學生,在國家蠟染日與每週五的蠟染日都能夠穿Batik上班上學,形塑蠟染服裝成為印尼的國服。我200971日抵達印尼工作後,有幸躬其盛,開始與Batik結下不解之緣。

Batik簡介
蠟染布是利用「蠟油抗染」(Wax resist dyeing)的特性製作而成的布匹,顏色豐富或圖案複雜,工序就隨之繁複。華人通常將蠟染布中譯為「巴澤」或「巴帝」。
匠師首先會在白色布匹上以鉛筆勾勒出想要的圖案;由上蠟者使用裝有短木的小銅壼(Canting),將蠟油依據圖樣以點、線或面的方式覆不想上顏色的部;將布料浸入染缸色,利用蠟油的防水功能,讓布料只會在未塗上蠟油的部分,上想要的顏色;以滾沸熱水溶解布匹上的蠟油,完成第一層色作業,曬乾。
如欲染第2種顔色,則需依工序再次塗上蠟油,覆蓋所有不欲染上顏色的部分後,再進行染色...重覆動作一直到原設計圖樣色彩完全呈現。
蠟染布的圖案(Motifs)、形式(Patterns)或顏色,通常可以反映不同的文化影響,以及某地區的文化認同。深受伊斯蘭信文化影響的地區,於不得崇拜具圖案等禁忌,蠟染布常見單純的幾何圖形與變化,用色也趨保守沈,例如中爪哇日惹與梭羅等地區的蘇丹王室蠟(Batik Kraton)或其他內陸蠟(Inland Batik)
至於受到其他宗教信仰影響或濱海與外界接觸頻的地區,其蠟布不只用色明輕快,圖案也常多元,舉凡鳥獸、石頭、雲朵、花卉、人物與物件均能入圖,例如中爪哇北岸巴加隆岸(Pakalongan)的蠟染布就充滿著海洋與陽光的氣息,而西爪哇東北海岸的井里汶(Cirebon)蠟染布則因受到華人文化的影響,紅色與祥雲等圖案早已溶成為當地蠟染文化的特色
蠟染布的價格會因為蠟製作方式不同而有很大的落差,純手工繪製的蠟染布(Batik Tulis)由於全靠師費神設計構圖,手工又獨一無二,且工序繁複,價格可由數千元新台幣到數萬。如果是運用手工製成的銅板方印模子(Cap/Copper Plate Stamp),沾上蠟油後以蓋郵戳的方式印在布料上製作蠟染布(Batik Cap),因為省略了手工繪製與手工上蠟的過程,產量增加,故價格可以低到新台幣千元之譜。另一種以機器打印方式大量生產的蠟染圖樣布(Batik Cetak),價格則極為親民,幾百元新台幣就可以買到,合力透過三者併行方式推廣印尼精緻、雅的蠟染布,同時也讓Batik成為全民認同並人人穿得起的印尼國服。

鍾情印尼蠟染布
自從2009年盛夏外印尼後,驚豔於色彩繽紛與圖案多元的蠟染服,如獲至寶,因為終於找到一種可以輕鬆穿著,而又不失禮儀的上班與應酬服。而最得我心的是,打破了得把衣服紮進褲子裡才算正式穿著的刻板印象,得以充分展現身在赤道國度的悠自在生活方式與態度。
謹分享印尼「更新之聲晚報(SUARA PEMBARUAN)與「投資者日報」(INVESTOR DAILY NEWS)報導我與巴澤結緣的小故事。

SUARA PEMBARUAN   31-1-2013  HAL-29(29)

巴澤愛好者李東明
前南總統曼德拉是愛穿巴澤服裝的世界知名人物,除了曼德拉,其實還有一位愛穿巴澤的人,他就是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新聞組組長李東明,他早已把巴澤當成日常服裝。李東明幾乎每天穿巴澤,包括出席正式活動或是在雅加達蘇迪曼商業中心的辦公大樓上班工作

李東明129日(週三)在Berita Satu Plaza拜訪更新之聲晚報時表示我非常喜歡巴澤,收集來自印尼各個地區的巴澤。

李東明表示,3年多前剛到印尼工作時,就對巴澤產生興趣,當時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的正式服裝是襯衫、領帶和西裝,因此剛開始試著穿巴澤出席會議,同事們都深感驚訝。他在一群西裝筆挺的同事中,我好像是一個怪物,同事們問我爲什麽穿巴澤?我總是回答因為我在印尼工作,巴澤也是印尼的國服。

李東明回憶說:早期巴澤還不目前這麼流行,因此,穿巴澤還被一些台灣視為怪物現在穿巴澤已非常普及,每星期五很多公務員和公司職員都穿巴澤上班,可是在幾年前,印尼政府還未像現在如此積極推廣巴澤,當時喜歡巴澤

李東明認為,印尼的巴澤色彩非常豐富,賞心悅目,每個地區有它獨特的風格,因此在印尼各地旅行的李東明,總喜愛購買有當地風格特色的巴澤。他說我很喜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比如火車巴士到各地旅行,更喜歡透過徒方式瞭解印尼,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想留下一巴澤布當留念,並且已收藏了不少的巴澤

習慣穿巴澤的李東明,如果一天沒穿,他的屬下一定感到奇怪。李東明說,愛穿巴澤的習慣已傳染給其他同事,目前已有不少辦公室同事在上班、外出開會或參加宴會時也會穿著巴澤

INVESTOR DAILY NEWS  11-3-2013  HAL-28

通過巴澤認識印尼

李東明爲了更深認識印尼,他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不只前往旅遊區,還到印尼原住民居住

李東明微笑過特殊的方式,那就是經由巴澤來認識印尼文化。李東明每到印尼各地遊覽時收集當地的巴澤布,不只是梭羅、巴加隆岸或是日惹巴澤,包括來自西加里曼丹及印尼各地的巴澤布。

雖然已收集20種巴澤布,但不願意被稱為是巴澤收藏家,因為他太太李月梅收集的巴澤布比他更多。他說我的巴澤布並不多,但每到一個地區,我們考慮購買一匹巴澤布作為紀念品,收藏的巴澤布價格不貴,只要款式、圖案顏色吸引我的都會選購

李東明終於明白,印尼各地區的巴澤布無論在款式、圖案或顏色都不同,如果是加里曼丹的巴澤布有森林稀有動物圖案,顏色也較鮮豔。至於爪哇的巴澤布圖案較為通俗普遍,但款式比較特殊,每個地方出產的巴澤布都有它的歷史背景,也會有身份的別,比如室成員穿的巴澤當然與平民不同。

他說希望通過巴澤更深入瞭解印尼的歷史和文化,這也認識印尼的好辦法之一,每地區的巴澤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他說收藏的第一匹巴澤布抵印尼雅加達時由朋友送的,我這位朋友說至少必須有一件巴澤服裝作為出席宴會之用。後來自己也從巴澤店購買一些巴澤衣服由於喜愛巴澤的圖案與色澤,最後才開始收集巴澤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